首 頁
機構概況
機構簡介
榮譽資質
專家團隊
機構生態
合作伙伴
服務范圍
獨立IP
文旅規劃
規劃設計
運營營銷
教育培訓
招商投資
特色領域
國家文化公園
鄉村振興
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紅色旅游
研學旅行
博物館旅游
工業旅游
生態康養
農墾旅游
案例成果
經典案例
專題研究
圖書出版
新聞中心
機構動態
九鼎原創
行業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首頁
機構概況
機構簡介
榮譽資質
專家團隊
機構生態
合作伙伴
服務范圍
獨立IP
文旅規劃
規劃設計
運營營銷
教育培訓
招商投資
特色領域
國家文化公園
鄉村振興
全域旅游
文旅融合
紅色旅游
研學旅行
博物館旅游
工業旅游
生態康養
農墾旅游
案例成果
經典案例
專題研究
圖書出版
新聞中心
機構動態
九鼎原創
行業新聞
聯系我們
聯系我們
加入我們
機構動態
九鼎原創
行業新聞
四川省人民政府關于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的意見
發布時間:
2013-08-26
點擊:
13
各市(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
為充分發揮旅游業對擴內需、調結構、促就業、惠民生等的重要引擎作用,現就加快建設旅游經濟強省提出如下意見。
一、總體要求
(一)工作思路。遵循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相統一的原則,堅持政府推動、市場主導、產業融合,以加快旅游資源轉化為現實旅游生產力為重點,以提升旅游服務質量為核心,以旅游公共服務體系建設為支撐,把旅游業打造成重要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和人民群眾更加滿意的現代服務業,使我省成為全國旅游經濟強省和世界旅游目的地。
(二)發展目標。
1.旅游綜合實力顯著增強。到2017年,全省旅游總收入超過6800億元,相當于全省GDP的15%;國內游客4億人次,入境游客400萬人次。
2.旅游產業規模持續壯大。培育國內知名的大型旅游企業集團3—5家;國家4A級以上旅游景區150家,其中5A級旅游景區10家;國家生態旅游示范區10家;國家旅游度假區3—5家;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10個、示范點20個;旅游強縣50個。旅游直接就業人數達到200萬人,間接從業人員達到800萬人。
3.形成旅游多點多極支撐發展新格局。大成都旅游經濟區保持首位發展,培育成德綿樂、成渝、成雅攀3個旅游經濟帶和大九寨、環貢嘎、亞丁香格里拉、川南、秦巴等5個特色旅游經濟區,推出九環線、大熊貓線、長江線、香格里拉線、三國線等5條旅游環線。到2017年,成都市旅游總收入達到2000億元;樂山、綿陽、阿壩、宜賓、廣安、南充等6個市(州)旅游總收入分別達到400—600億元;涼山、廣元、遂寧、自貢、瀘州、資陽、眉山、雅安、德陽、攀枝花等10個市(州)旅游總收入分別達到200—400億元;內江、巴中、達州、甘孜等4個市(州)旅游總收入分別達到100—200億元。
二、重點任務
(一)堅持依法興旅,推進旅游業跨越發展。
1.做大做強旅游產業。打造多類型旅游產業集聚區。出臺《四川省旅游重大項目推進與管理實施辦法》,5年內完成旅游投資2000億元以上。扶持自駕游、文化創意、網絡在線、旅游裝備、旅游傳媒等新業態,促進生態文明與旅游業協調發展。
2.促進旅游消費。將深化產業融合作為旅游業發展新的增長點,培育農業觀光、生態旅游、文化體驗、科普教育、康體養生、休閑度假等消費熱點。建設國家(省)級文化旅游示范基地,推出特色文化旅游劇目和節慶活動。加大旅游紀念品設計、開發和生產,完善旅游購物場所,打造特色工藝美術街區。
3.打造旅游精品。申報各類世界級、國家級旅游資源品牌,創建國家A級景區、旅游度假區、生態旅游示范區和全國休閑農業與鄉村旅游示范縣(點)。實施旅游景區提升計劃,完善大成都、大九寨、大峨眉等世界級旅游目的地,建設大香格里拉、環貢嘎山、攀西陽光、蜀道三國、“醉美”川南、秦巴山地、嘉陵畫廊、白酒金三角、熊貓家園、藏羌走廊等新興旅游目的地。
4.抓好旅游交通建設。按照旅游規劃和“誰投資、誰建設”原則,建設貫通省域的景區、旅游集散中心、火車站、機場連接通道,實施旅游公路服務設施達標工程。建成國際航線40條,增開省際和省內支線航班。加強低空旅游監管、指導與協調,發展通用航空旅游。加快川藏、成蘭和西成等鐵路通道建設,開通至省內外主要客源地旅游專列。積極發展水上旅游運輸。加強旅游客運包車業務管理,實行省內旅游團隊車輛無障礙旅游。
5.推進旅游城鎮建設。因地制宜發展特色旅游城鎮和精品文化旅游村寨,構建“宜居宜業宜游”新型旅游城鎮體系。實施重點旅游城鎮景觀化與標識化工程。
6.完善旅游公共服務。要建立旅游公共信息和咨詢平臺,加強資金、信息、技術和人才等保障。實施“智慧旅游”、自駕游營地、旅游咨詢中心、旅游氣象服務、旅游保險、旅游集散中心、觀光巴士、鄉村旅游設施、旅游刷卡無障礙和旅游標準化等10大示范工程。
7.提升旅游影響力。實施四川旅游形象推廣戰略。組建“四川入境旅游市場營銷聯盟”,創新宣傳方式和營銷渠道。深化境內外合作,拓展國際合作渠道,擴大對外交流。
8.夯實旅游人才基礎。培養和引進國內外高端人才。建立全省旅游教育培訓網絡,提升國家西部旅游人才培養基地建設。積極推進國家職業資格證書制度。
(二)堅持依法治旅,全面提升旅游服務質量。
1.健全法規與標準體系。推進旅游法規和規范性文件的“立、改、廢”工作,完善旅游安全風險提示、高風險旅游、旅游保險管理、旅游景區價格和流量控制、城鄉居民經營旅游管理等制度,重點旅游城市要完善旅游信息、旅游交通和旅游服務功能配套辦法。實施“全面推進旅游標準化行動計劃”。
2.完善旅游綜合協調機制。建立健全省、市、縣三級旅游綜合協調、旅游市場聯合執法監管、違法行為查處信息共享、跨部門跨地區督辦和旅游安全突發事件應對管理綜合協調機制??h級以上政府要建立旅游投訴統一受理機構,4A級以上景區(含4A級)和省級以上旅游度假區(含省級)要設立專門投訴受理機構。
3.加大旅游執法力度。加強省、市、縣三級和重點旅游景區的執法隊伍和執法裝備建設。加強資源保護和旅游利用狀況的監督檢查,加大涉旅企業經營行為、旅游從業人員執業行為、旅游團隊服務質量檢查力度。進一步完善定期向社會公告旅游投訴和重大違法案件查處的信息機制。建立旅游企業和從業人員誠信系統。建立以游客滿意度為核心的服務質量管理體系。實施文明旅游行動計劃。
4.加強旅游安全管理和救助??h級以上人民政府要將旅游應急管理納入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制定應急預案。建立省、市、縣和旅游企業四級突發事件應急聯動響應機制,組建專(兼)職應急救援隊伍,加強安全設施和應急裝備建設,開展旅游應急演練和救助技術培訓。
三、政策引導
(一)推進旅游改革試點。完善行業管理標準和自律機制,強化行業組織。改革旅游統計體系,推進科學統計和數據應用。旅游景區除文物保護單位外,按照所有權、管理權和經營權分離的原則實行屬地化管理,跨行政區域的景區由上一級政府明確管理主體。改革景區門票管理與利益分配制度。設立各類旅游改革試驗區,支持蘆山地震災區建設國家生態文化旅游融合發展試驗區。
(二)注重政策落實。落實《國民旅游休閑綱要》、《職工帶薪年休假條例》等規定,完善擴大旅游消費政策。積極推進和支持旅游公益訴訟。用好用足外籍人士來蓉72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扶持從事低空旅游的通用航空公司和自建旅游機場的企業。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獎勵作出突出貢獻的單位和個人。
(三)強化規劃引領。將旅游業發展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科學編制旅游發展規劃和各類專項規劃。健全規劃編制和評價體系,完善規劃實施保障制度。
(四)加大財政投入。各級政府應根據實際情況設立旅游發展專項資金,加大對旅游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形象推廣、執法監督、人員培訓和促進旅游就業等的投入。各相關部門在安排項目建設資金時應注重與旅游產業發展相結合。
(五)建立投融資體系。堅持政府引導與社會籌資相結合,吸引民間、國際資本參與重大旅游項目開發。建立四川省旅游投資有限公司,設立四川旅游產業投資基金。支持旅游企業貼息貸款和上市融資,引導金融機構支持旅游企業和旅游項目融資。
(六)保障旅游用地需求。將旅游用地納入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優先保障列入省級重點項目的旅游項目建設用地。對符合法律規定可修改規劃單獨選址的項目,在不占用基本農田的前提下依法予以調整土地利用總體規劃。支持利用廢棄礦山、騰退宅基地等存量建設用地及荒山、荒坡、荒灘等依法開發旅游項目,支持企事業單位利用存量房產、土地資源依法開發旅游。
四、組織保障
(一)強化組織保障。各地是旅游發展的責任主體,要建立健全主要領導負總責的旅游發展領導協調機構和辦事機構,強化協調合作。
(二)抓好督查落實。建立完善發展考核評價體系,將主要工作任務納入對省直部門的年度考核;對市(州)旅游接待人數、旅游收入、旅游增加值、旅游貢獻率、政府引導性投資、帶動就業人數等主要指標進行目標考核。
各市(州)和省級相關部門要按照本意見要求,制訂具體實施方案,完善政策保障措施。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13年8月22日
調查分析中國旅游演藝項目的發展歷程與開發現狀
上海陜西兩地旅游局簽署旅游戰略合作協議
其它新聞
文化和旅游部進一步加強演出市場管理規范演出市場秩序
文化和旅游部等六部委聯合開展交通運輸與旅游融合發展典型案例推薦遴選工作
文旅進化,“夜經濟”的進化迭代之路究竟該怎樣走?
施行黃河保護法對沿線旅游業發展有哪些積極意義?
現代博物館體系基本形成 91%的博物館免費開放
明年施行的黃河保護法對文化和旅游主管部門提出了這些要求
298個!文化和旅游部公示新一批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鄉)名單
150-0136-0855
TOP
亚洲午夜无码2019_97免费无码无码人妻视频_6080yy国产一级毛片_午夜女人免费人做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