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3-08-21 點擊:9
我國全民養老服務體系藍圖的構建,在日前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得以進一步明確。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從國務院總理李克強8月16日主持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中獲悉,為深化改革、加快發展我國養老服務業,會議要求,各級政府要積極探索以購買服務等方式促進養老服務業發展,財政性資金重點向農村養老服務傾斜,并發揮好對社會資金的引導作用,并放寬行業準入。
根據民政部公開數據,截至2012年底,我國60歲及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占總人口的14.3%,預計在2013年突破2億,2034年突破4億。另一方面,截至2012年底,我國建成的各類老年服務機構為4.4萬個,擁有床位416.5萬張。老齡人口的快速增長與養老服務設施發展緩慢的矛盾日漸突出。
有觀點認為,引導和鼓勵民間投資進入養老服務業,不僅可以破解養老難題、惠及民生,也是調整投資結構、拓展消費需求、穩定經濟增長的新結合點和發力點。
“養老既是重大社會問題,又蘊含著巨大經濟潛力。在政府保障基本養老服務的前提下,通過鼓勵民間投資發展養老服務業,既可以引導投資進入短缺領域,又培育了新的有效需求,增強了中國經濟未來發展的動力?!敝袊鴩H經濟交流中心咨詢研究部副部長王軍在接受新華社專訪時表示。
盡管支持民資進入養老服務業的政策在不斷完善,但在操作過程中,依舊面臨一些推進阻礙,醫養融合即是問題之一。
一名就職某金融機構,并擁有近兩年養老院義工經歷的北京白領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通過我這幾年與養老機構打交道的經歷,個體投資辦養老院錢不好賺,回報周期長。而且存在老人看病不方便的問題,我見過不止一家養老院不能刷醫???,這方面需要管理部門進一步完善”。
北京市政協委員呂璠、廣州市頤和豪庭養老院院長郭興迪在接受媒體記者采訪時也指出,大街上不少藥房都可以用醫???,但部分養老院卻不能。而且,有的養老院內設的醫療服務機構,都是按照醫院模式來管理和配置的,卻無法納入醫保報銷范圍。
以北京為例,根據相關數據統計顯示,截至2011年底,401家養老機構中,僅32家具備定點醫療資質,同時僅100多家內設醫務室,比例不足1/3。另有145家養老機構既無內設醫務室,也沒有同周邊醫療機構簽訂書面協議,老人有病只能到醫院就診。
對此,此次國務院常務會議,明確提出將推動醫養融合發展,探索醫療機構與養老機構合作新模式,促進養老服務與醫療、家政服務、保險、教育、健身、旅游等領域互動發展。
將分層分類提供養老服務。公辦養老機構重點做好為無收入、無勞動能力、無贍養人和撫養人、失能半失能等生活困難老年人提供無償或低收費服務。通過簡化和規范程序,減免行政事業性收費,支持社會力量舉辦專業化養老機構,鼓勵境外資本投資養老服務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