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古道亦能成“世遺”——從日本經驗看道路文化遺產保護

發布時間:2013-06-24 點擊:14

  新華網東京6月24日電(記者楊?。┑缆肥侨祟愔匾幕z產,道路及其沿途設施往往凝結了人類的智慧與文化景觀。但道路遺產的保護卻面臨范圍大、易受損及如何傳承道路所寄寓的文化精神等難題。目前,世界上僅有兩處以“道路”入選的世界文化遺產,2004年7月入選的日本“紀伊山地的靈場和參拜道”就是其中一處。在世界遺產大會舉行之際,記者尋訪其中的熊野古道,探究日本如何保護“道路”文化遺產。

  熊野古道位于日本本州紀伊半島南部,全長1000多公里,橫跨和歌山、三重、奈良三縣,沿途包括散布于崇山峻嶺間的熊野本宮大社等多處神社和寺廟,以及通往這些宗教建筑群的5段古道。如果計入緩沖區域,熊野古道的相關文化遺產所需保護范圍極大。

    “熊野交通社”的西瀨告訴記者,為了解決因保護范圍大而出現的管理難這一問題,從著手“申遺”開始,和歌山、三重、奈良三縣就建立了政府和民間聯合統籌管理機制。三縣政府分別制定了詳細的管理計劃,招募各地機構和居民在古道沿途的山口設立保護會,分管周邊道路和遺跡。三縣間還成立專門網站,用于信息交流。

    完善的機制對于熊野古道的保護產生了良好作用?!靶芤敖煌ㄉ纭毕驅逅f,過去各縣雖也都致力于為古道添土、除雜草等保護工作,但由于缺乏統籌,出現了部分路段被重復維護,破壞原有景觀甚至傷及古木的情況。而在建立聯合統籌管理機制后,三縣制定“10萬人環?;顒佑媱潯?,把遺產保護組織、志愿者、當地居民的保護活動納入統一管理中,按計劃對不同路段定期分批進行維護和修復,基本使古道恢復了原貌。三縣還合作解決了在古道林木上亂涂亂刻和旅游垃圾處理等問題。

    記者采訪沿途也看到,歷經了上千年風雨的古道仍能基本保持原本面貌,古道兩旁巨樹林立,沿途古代塑像、古建筑與自然風貌渾然一體,不見任何垃圾和凌亂草木,能夠讓參觀者很直觀地體味這一道路遺產蘊含的豐富歷史信息。

    道路文化遺產保護的另一個問題是易受損,特別是防災問題。熊野古道所在地區崇山峻嶺、古林密布,河灘縱橫交錯,加之紀伊半島降雨量在日本首屈一指,常受臺風、洪水之害,經常發生塌方、泥石流。當年“申遺”成功后,和歌山政府為保持景觀風貌,不用水泥而沿用石垣作為河堤防護,并盡量少設防護網。但在災害帶來的慘痛損失面前,和歌山政府反省了不切實際的做法,確立了以“安全”為首要目標的防災機制和遺產保護計劃,播出5700億日元(約355.6億元人民幣)預算用于重建、修復和防災預警等工作。

    記者探訪古道時恰逢臺風將近,在通往那智大社的一處古道,記者看到公路旁的山側普遍拉起了防護網,河川、山澗旁一些地段也密集堆積著沙包。沿路休息所的工作人員挨個提醒到訪者注意查閱防災信息。

    除遺跡的外在保護之外,發揚古道承載的文化精神,使其煥發活力,也是當地人面臨的重要課題。為此,當地觀光部門定期組織“古道行”活動,恢復“熊野川競舟”等各種傳統儀式和活動,鼓勵當地人積極學習和發掘古道文化,并推薦最能展現遺產特征的觀光路線,樹立了“觀光振興旨在文化振興,不過度開發和消費遺跡和古道”的理念。

    自古以來,中國不乏傳奇性的道路,秦有馳道、直道,其后的王朝往往建有連通全國的驛道體系,而在一些地區,還有茶馬古道、蜀道這樣富于文化色彩的古道。如何傳承和保護中國的道路文化遺產,如何發掘凝結其中的歷史文化信息并留給后人,這是一個重要的課題。

亚洲午夜无码2019_97免费无码无码人妻视频_6080yy国产一级毛片_午夜女人免费人做人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