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首鋼遺址變身博物館

發布時間:2013-04-24 點擊:10

  [ 各級政府的積極干預是老工業區改造成功的必要條件,此外,應采取符合市場規律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統一的開發建設,以形成相對完整的城市機理和城市景觀 ]
  從天安門出發,沿著長安街西行17公里,就到了位于石景山南麓、永定河畔的首都鋼鐵集團舊址。
  4月15日,《第一財經日報》記者隨“2013中英高校工業遺產建筑設計合作項目”的師生們來到這里,看到蓋著綠色琉璃瓦的仿古大門外人來車往,但穿過廠門,越往里走行人便越少。到了廠區西北部的舊工業區,則是一片凄涼、破敗的景象。
011年1月14日上午,首鋼高爐的烈焰慢慢熄滅,轉爐的鋼花漸漸暗淡,十里鋼城不再機器轟鳴、濃煙滾滾。從這一天起,首鋼石景山廠區全面停產,這標志著具有91年歷史的首鋼進入了全新的轉型發展階段。搬到河北曹妃甸的首鋼,將大量的設備、廠房等工業遺存留在了原址上,由于首鋼廠區大部分建筑設施目前尚能使用,且不能隨廠遷往新址,對其如何處理,也就成了接下來要解決的問題。
  工業遺址變身博物館
  據首鋼總公司發展研究院企業文化研究所研究員初德和介紹,眼下,留在首鋼老廠區的工業遺存有10處以上,包括高爐夕照、群名塔影、焦爐冰場等等。
  此外,在第二煉鋼廠北側,還可以利用廢舊鋼板、鋼錠等打造一個以鋼為主題的廣場,突出了首鋼的地域特色;工業區東南部也有卸車機、龍門吊、鐵軌等工業設施,可成為首鋼舊工業區東南部的新景觀。
  首鋼總公司董事長朱繼民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曾透露,首鋼停產后,對于廠區內老辦公樓、老設備的拆除將采取慎重的態度。具有標志性、歷史性和飽含職工情感的建筑或設備,其中包括高爐、空氣分離塔、紅樓、廠東門等,將予以保留,預計保留遺存將達到30多處。
  “首鋼廠區內的石景山上下有古井、雍正御制碑等三處古跡,均屬于石景山區級文物保護單位,屬于文物的建筑肯定要保留?!敝炖^民說,同時,具有標志性、歷史性和職工對其有情感的建筑或設備,其中包括高爐、空氣分離塔、紅樓、廠東門等,將予以保留,“對內部進行改造后進行再利用,比如做潛水罐,做攀巖設備,有的還可以做咖啡館?!?/span>
  朱繼民透露,具有標志性符號的煉鐵廠3號高爐,擬通過改擴建,變身為一座現代化的首鋼工業博物館,一座擁有厚重工業歷史的遺址將以博物館的形式繼續為世人講述自己的故事?!敖窈笤诓┪镳^內可以看到煉鋼的整個過程,作為一種歷史的記錄,可以讓市民前來參觀?!敝炖^民說。
  而根據《首鋼工業區改造規劃》,首鋼老廠區將被劃分為工業主題園、文化創意產業園、綜合服務中心區、總部經濟區和綜合配套區等五大功能區,對工業遺存以區域保留或單體性保留兩種方式進行保護。
  新版《新首鋼高端產業綜合服務區規劃》也提出,首鋼石景山原址將進行工業遺產保護,36項工業資源納入了強制保留的范圍,40余項被列入建議保留范圍。
  工業遺產正日益稀少
  上世紀60年代開始,隨著世界性的產業結構和物流方式的變化調整,歐美城市發展逐漸進入“后工業”時期。其突出標志是,城市失去了大規模擴張的發展動力,而轉向舊城更新改造和再生。
中國建筑學會秘書長徐宗威介紹,這時的人們發現,那些數百年前遺留下來的老工業區并非一定與現代城市生活要求相悖,它們的存在反而為城市增加了場所感和歷史感。
人們認識到,工業遺產——工廠、廠礦、運輸設備和基礎設施等,也曾是社會組成的一個重要經濟因素。作為物質地標,它們同樣見證了人類文明的發展進程,顯然,如果沒有這樣的進程,就沒有今天人類社會的物質和精神財富。
“而作為逆工業化過程的結果,它們變得日益稀少?!毙熳谕榻B,從世界范圍看,工業遺產作為“歷史文化遺產”的價值正在上升。特別是德國魯爾工業區再生等產業建筑及地段改造的成功案例,使工業遺產的保護與再利用引發了世界建筑同行的進一步關注。
  德國的“魯爾”鋼鐵城公園曾經是一個以經營煤炭和鋼鐵為基礎的重工業區,是當時世界上規模最大的工業區之一。1968年,德國開始對這里進行改造,調整產業結構、扶持高科技產業,并且對礦區生態環境進行恢復建設。改造后的魯爾風景優美,擁有5座大型公園,舊工廠成了展覽館,被淘汰的設備變成了攀巖訓練場和潛水訓練基地,工業旅游得到發展。
目前雖然“工業遺產”的概念還沒有完全確定,但是作為文化遺產的重要組成部分,這一術語已被普遍接受。在聯合國世界自然與文化遺產保護中,工業遺產保護是一個越來越受到重視的內容。
  “工業遺產保護研究源于工業革命最早發端的國家——英國?!庇笫桂^文化教育處文化教育參贊潘露西介紹,19世紀中期,工業遺產保護問題在英國就開始引起重視,并出現了有關工業遺產的展覽。英國政府一直重視對工業遺產的保護研究和改造,英國高校在此領域也為政府培養了眾多人才。
  中國建筑學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對中國而言,上世紀90年代起城市土地有償使用制度建立、城區土地“退二進三”式功能置換、老工業基地轉型,這三個方面成為產業用地調整的主要推動力。隨著大量工業企業的搬遷,它們所留下的土地以及廢棄的建筑、設備等如何處理是一個必然面臨的問題,簡單地推平重建顯然已經不能適應當代城市發展的要求。
  中國建筑學會介紹,與自然文化遺產相比,工業遺產的價值長期被忽略。由于大量的工業遺產沒有納入文物保護范圍之內,全國范圍內的工業遺產不斷受到毀滅性的威脅。與西方國家從上世紀60年代起就開始重視工業遺產保護相比較,中國工業遺產保護已經滯后近20年。
  “在中國每時每刻都面臨著技術更新和更替、轉產和現代化的大背景下,工業遺產保護帶有搶救性意義?!毙熳谕f。
國家文物局2006年下發的《關于加強工業遺產保護的通知》曾指出,目前,各地對工業遺產的保護還存在一些重視不夠、家底不清、界定不明的問題。而且很多人認為近代工業污染嚴重、技術落后,應退出歷史舞臺,加上“厚古薄今”的觀念偏差,使不少工業遺產首當其沖成為城市建設的犧牲品。
  遺產保護需政府之“手”
  而在我國,大慶油田第一口油井、漢冶萍煤鐵廠礦舊址、南通大生紗廠、中東鐵路建筑群、青島啤酒廠早期建筑、石龍壩水電站、個舊雞街火車站、錢塘江大橋、黃崖洞兵工廠舊址、酒泉衛星發射中心導彈衛星發射場等等,都是具有重大歷史價值的工業遺產。
據本報記者了解,近年來,上海、天津、重慶、沈陽、西安、武漢、南京、常州等城市已經開展了工業遺產保護的探索。
  今年,武漢市宣布將對27處工業遺產制訂保護控制圖則、分析遺產現狀概況、劃定保護建筑和風貌協調區,并采取三級保護的措施,包括嚴格保護模式,不得隨意改變原有狀況、面貌及環境;適度改造利用模式,改造為城市開放空間、博物館紀念展示館、創意產業園、商業綜合開發等。
  上海市去年也宣布,后寶鋼時代工業遺存或將被保留,那些被視為環境污染源頭的煙囪將被賦予新的含義。上鋼一廠和上鋼五廠所在的吳淞工業區將被打造成融生態景觀、商業商務、居住休閑等功能為一體的上海北部現代化城區。
  據中國建筑學會介紹,工業的形成與發展往往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而對工業遺產的保護可以避免資源浪費,防止城市改造中因大拆大建而把具有多重價值的工業遺產變為建筑垃圾,有助于減少環境的負擔和促進社會可持續發展。
以北京“798藝術區”為例,這里原是北京六大老工業基地之一的電子工業基地,撤廠后改為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如今,798藝術區內有文化創意產業機構約400家,預計在“十二五”末期,該區域產值將達到120億元。
  朱繼民預計,首鋼石景山廠區通過發展高端產業、綜合服務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加上外部企業,今后將一年創造出2000億元的產值。
  清華大學建筑學院副院長劉健則認為,各級政府的積極干預是老工業區改造成功的必要條件,此外,應采取符合市場規律的商業化運作模式,在統一規劃的基礎上,進行統一的開發建設,以形成相對完整的城市機理和城市景觀。(《第一財經日報》

亚洲午夜无码2019_97免费无码无码人妻视频_6080yy国产一级毛片_午夜女人免费人做人视频